top of page
搜尋

香港著名鋼琴家分享學琴的秘笈:不訓練耳朵只靠肌肉記憶的音樂學習是艱難路

鋼琴家分享學琴的秘笈:不訓練耳朵只靠肌肉記憶的音樂學習是艱難路


[文/ 鄧天培鋼琴家](香港著名鋼琴家、ABRSM 學者、 英國皇家音樂學院碩士、 香港演藝學院學士、 獲得過百萬獎學金、 院長名單、多個國際鋼琴比賽評委、 資深鋼琴家老師、 學生考獲多個演奏級以及在比賽中獲獎無數)


1.音樂是用來聽的!

無論是用眼睛看譜或用肌肉去演奏音樂到最後都是來幫助我們去聽,去欣賞享受音樂!不知道你們在演出的過程是否曾經感到非常緊張?明明有一些地方已經練習了千百遍,但當到表演的時候我們好像手指動不了一樣不受我們的控制,當嘗試用肌肉記憶去修補一些忘譜了的地方好像總是接不上?其實這是我們好奇的心態一直在告訴我們要去找回失去的聲音!

2. 聲音擁有自動修復的機制,在腦袋中唱歌比肌肉訓練好千百遍!

唱歌是我們人類最原始的音樂,所有音樂上的展現都是指向歌唱性,若果在學習音樂的過程腦袋空白一片,當到緊張的時候我們其他的功能將會大大削弱,造成表演翻車的情況!我們嘗試在學習的時候需要少點彈奏多點思考!聲音是擁有自動修復的機制當你忘了一兩個音並不會對整句句子有太大影響,但是當肌肉記憶斷開了,你想從哪裏修復也修復不了!以貝多芬在年青時開始聽不到音樂作為例子,貝多芬耳朵聽不見的時候還可以作曲,但是演奏不了為什麼呢?因為他在之前曾經聽到音樂的聲音。但演奏卻不能沒有聽覺,所以他最後忍痛需要停止演奏,但卻沒有停下他作曲的生涯!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得到聲音是有想像以及實踐的兩個部份,想像力比實踐更加重要!沒有了聽覺就像沒有了想像力一樣沒有了希望!

3.究竟我們練習的時候應該練習什麼?

試一下多點感受音樂的空間感,例如:音程,音階,和弦等等,透過了解和感受音樂的顏色和對比會令我們容易的了解到音樂的細節,從而不再需要倚靠大量的肌肉記憶去演奏,大大減低忘譜的風險!當在練習忘譜時,試一下不要立即用肌肉去還原聲音,而是在腦袋中想着聲音如何展現?當我叫學生去演奏生日歌的時候,幾乎所有學生都不用練習,可以立刻彈出來為什麼呢?因為聲音已經在腦袋中不用練習而這個聲音陪伴是很久的。證明了其實練習音樂並不需要大量而需要清晰和深刻的記憶,培養深刻和清晰的記憶將會大大加快音樂的學習進程以及演繹!

4.輔助性的耳朵訓練

聆聽音樂是音樂學習的最大動能,回想一下作曲家的創作靈感很多時候也是透過聆聽他人或是借助一些民謠去創作自己的曲目,若果學習音樂的過程沒有聆聽其他人的演奏,這只會是一個空泛的學習!希望所有學習音樂的莘莘學子去多聽聽音樂會多聽聽其他人的演奏!希望幫到大家!

 
 
 

Comments


©2019-2029 by tinpuitang | Blog

bottom of page